在我的印象里,水产养殖行业应该是男人们的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事过水产养殖业的朋友都知道这其中的劳累与艰辛,考验的不仅是体力、脑力,还有心里的承受能力。在这样一个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里,女性朋友们通常扮演的都是配角。尤其对于民间的普通养殖户家庭,都是男人带着一帮男人们没日没夜的干着,女人作为家庭的后盾,照顾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今天我要说的却是一位如男人般坚毅的女人。
她叫张玉华,我们都亲切的喊她张姐。张姐的养殖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汪堰村,这里有着一百多亩的塘口,张姐和她的姐夫朱业滨是这个场子的主要负责人。张姐为人爽朗、乐观,厂子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亲力亲为,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她的皮肤如小麦般黝黄,但整个人看上去却更有精神了。这几天正好赶上养殖场卖鱼,可把张姐忙坏了。
张姐的养殖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汪堰村
一、为了今天的拉网捕鱼,张姐一夜未睡
早上五点钟我们出门的时候,天还是灰蒙蒙的。越靠近村庄,雾气越重。五点半我们到达张姐的养殖场,这个时候工人师傅们已经把网箱放置好了(据说能盛4万斤鱼),7个工人正在沿塘边拉网,需要将整个网都拉下去。这些工人师傅们动作娴熟,操着一口我们听不懂的外地口音互相交流着,配合的非常默契。后来才得知,这些拉鱼师傅均来自浙江湖州,常年奔波在外,平均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他们通常都会提前一天到达需要拉网的地点,早上四五点就要准备下水工作了。张姐说,这些拉鱼师傅和他们都是老朋友了,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一直让他们拉网,对塘口熟悉。
来自湖州的工人师傅们四点多就下塘布置网箱
为了今天能够顺利起鱼,张姐也一夜没睡,就在塘口看着。张姐告诉我们,为了方便工人下水,昨晚十二点她就把增氧机关了,池塘也一直在放水,到了早上五点钟水位降了一米多,如果不降水,水位能漫过工人师傅的头顶。为什么要把增氧机关了呢?这样鱼不会缺氧浮头吗?张姐告诉我,黄颡鱼是底层鱼,喜欢贴附在底泥上生活,拉网需要鱼轻微浮头才好下网。
张姐的养殖场东边一共有5口塘,养殖水面积50多亩。其中第三口池塘面积有12亩,去年8月3号放苗1071斤,鱼苗规格在一斤330尾,今年7月18号出鱼12000斤,8月8号出鱼36000斤,其中头鱼规格达到3两3左右。东边第四口池塘面积有8亩,与东边第三口池塘同天放苗的,当时放苗621斤,鱼苗规格在一斤330尾,今年7月19号卖鱼18000斤,8月9号卖鱼10000斤,头鱼规格在3两5。张姐说今天这批鱼,早就达到销售规格,但是这段时间市场行情不好,鱼多,拉鱼的水车忙不过来,才等到现在来卖。
工人师傅继续在水中拉网赶鱼
二、从外行到行家,这中间的艰辛不得而知
张姐这口塘面积约8亩,里面混养了很多品种:花鲢、白鲢、鲫鱼、草鱼、青鱼。主养是黄颡鱼,主要混养的是鲢鱼。去年8月份投放了20多万尾黄颡鱼苗,放养密度大概在2.5-2.6万尾/亩。为什么混养这么多种类呢?能管理得过来吗?张姐告诉我:一方面混养的这些鱼一般处在水体中上层,而黄颡鱼处在底层,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水体;另一方面塘口由于长期投喂黄颡鱼饲料(富含蛋白质)水质肥沃,容易滋生藻类,放养一些花白鲢滤食浮游动植物,可以净化水质。这些花白鲢鱼苗都是张姐自己标的,自己分塘,平时也不需要刻意去管理,倒是能有几万块钱的额外收入。张姐还强调,混养时比例一定要控制好,比如花鲢鱼,如果放养太多,也会抢食饲料。
日常生活中的张姐划着船给鱼塘喂料
从一个养殖外行到行家这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张姐所在的养殖场面积有一百多亩,只请了几个工人帮忙日常打理,几乎所有事都是亲力亲为,既当技术员又当日常小工。张姐说:自己养放心,管理更细致,考虑问题更多。养鱼也不是什么高尖端的活,主要是细心、耐心,养鱼如同带小孩,每个小孩特征都不同,养鱼也没有一个固定能成功的养殖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塘口不断摸索。张姐每天都会做笔记,遇到不懂的会及时请教别人,从日常点滴积累、总结。张姐前两年养殖也经历过失败,但是她并没有放弃,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比如说,这个季节温差大,病害多,张姐就会提前做好预防。特别是现在这个时节,一场雨一场虫,黄颡鱼容易感染车轮虫,她采取挂袋治疗法,将矿泉水瓶子里面装上药品,底部用针扎上两个小孔,瓶子挂在料台附近,这里鱼群比较集中,药剂渗透到水里,鱼在吃食的时候类似于在进行药浴。
三、今年黄颡鱼产量高、市场行情不太好
快六点钟的时候,工人师傅们还在继续拉网。渔网用铁杆插在塘底,因为底泥很硬,工人师傅们干起来也比较费劲。当渔网撒的差不多的时候,拉鱼的水车也到了,为了避免路上堵车或者其它问题,水车一般头天夜里12点就到了养殖场附近,鱼车老板在附近休息,等着早上拉鱼回去。
工人师傅将整张网布置差不多了
负责拉鱼的老板姚兆刚,这个季节主要给合肥周边地区养殖户拉鱼。夏天主要在浙江、江苏一带拉鱼。听姚师傅介绍说,黄颡鱼现在行情不太好。由于去年养殖黄颡鱼的鱼户都挣钱了,今年养殖的就多了,产量比去年增加20%以上,导致价格下降。本来学生是大的消费群体,九月份学生刚刚开学,鱼的销量也下降了。具体鱼价也得看品质大小、当地市场情况。姚师傅拉的这车鱼准备发往江苏徐州的水产市场,那边主要分两种规格去卖。2两/条以上,一般11-12块/斤;2两以下/条,价格为7块/斤。有的地方分三种规格(常州、杭州、苏州):2.5两/条以上为大鱼,价格在11-12块/斤;1.5-2.5两/条为中鱼,价格在9-10块/斤;1.5两/条以下为小鱼,价格在6块/斤。姚师傅还说,这种鱼容易缺氧,缺氧的鱼之间容易刺伤,有伤口就容易发病。今年养鱼的大多数都亏了,养殖户最好两年养三造,长到三两多就卖,错开上市期才能挣钱。
拉到网箱里的黄颡鱼及其它混养鱼类
张姐养的黄颡鱼都是全雄鱼,体色不错,但是一网拉上来的鱼大小不一,怎么定价呢?鱼车老板姚师傅说,一般是看大鱼和小鱼所占比例来定价。工人师傅随机打捞上来一筐鱼,姚老板凭多年收鱼经验,最终价格定在9.6元/斤。姚老板还说,全雄鱼体型不太好看,有的鱼肚子又圆又大,肚子里油多,体型不长,就算有3两,还是按小鱼卖。
将网箱里的鱼用吊车拉到岸上
养殖场老板朱总在养殖方面也颇有经验,他说如果一池鱼规格相差太大,那就是训鱼不行。在张姐的养殖场会发现每个池塘都有个投料机,弄这个投料机不是为了投料,而是制造机器运动的响声,一边投料他还会一边拍手,鱼听见声音就过来吃食了。不训鱼,鱼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投料什么时候吃料。反复的这样训练,以后鱼听见响声就过来吃食了,这也是我们生物学上所说的“条件反射”原理。这样不会导致有的鱼吃不到食长不大,有的鱼吃得好长的快。
朱总开着投料机,一边拍手,一边撒饵料
四、一网打捞万斤鱼,大获全收
可能由于今天水体溶氧比较充足,第一网没有拉到多少鱼。虽然说这个塘之前已经卖了18000斤鱼,预估存塘量还有13000斤,师傅们又拉了一网,这次不错,预计能有8000斤。打捞上来的鱼用塑料筐装好,用吊车从塘里吊到岸上,再进行称重。张姐一边记录每一框鱼的重量,一边和我聊着天。当问及为什么全部养全雄鱼时,她说,杂交鱼条型瘦长,长速快,规格整齐,不容易掉色,但是口感比较粗糙,市场不太好;全雄鱼体型相对短粗,长速慢,规格不齐,放久了体色不好,但是肉质细腻一点,买的人多。
张姐在和收鱼的姚老板记录每一框鱼的重量
拉上来的每一框鱼都在130斤左右
工人师傅将鱼抬到水车上
偶然捕上来的一条大青鱼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拉鱼装鱼,一网箱的鱼终于打捞结束,这次一共出了九千多斤黄颡鱼,还有两千多斤其它混养的鱼类。张姐说今年天气不好,病害多,水难调,她每天半夜都会起来巡塘,虽然塘口装着报警器,还是不放心。每天投喂两顿料,像这口塘一天4-5包料都是自己亲自去投。在合肥地区养殖黄颡鱼的并不多,为什么刚开始想到养这个呢?张姐说,感觉这个鱼市场行情还是不错的,像四大家鱼价格不好的时候甚至低到成本价,这个鱼从来没有低于成本价。四大家鱼在大水面养殖,不喂饲料,养殖成本会低很多,但是如果用精养塘养的话,苗种、饲料、动保产品、人工费、电费、塘租这些成本加起来就高了,综合考虑的话,精养池塘养殖黄颡鱼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
张姐拿着辛苦赚来的钱幸福的笑了
看着自己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了回报,张姐会心的笑了。张姐养殖黄颡鱼也有5年了,平均亩赚能在8000元以上,称得上是个民间高手。当然了,张姐的这些养殖经验也不是凭空而来,要知道2012年4月份以前张姐还在合肥白马批发市场从事服装生意,每天过着喧嚣的都市生活。用她的话说,现在一年都上不了几次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搞养殖就是能耐得住寂寞才行。养殖场附近连住户都很少,但是张姐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看着自己养的鱼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辛苦并快乐着。
这样的拉网捕鱼还要持续几天,张姐说,已经做好几天几夜连读作战的准备了。我挺敬佩她,除了她身上散发出的水产人固有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她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张姐,一位平凡却不平庸的水产人。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水产人致敬!
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郑露
微信:1805687945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