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海兰褐鸡苗价格海兰褐鸡苗孵化场哪里能找到

  

  

  ▲通往北坡村柏树地区的乡村公路正在加紧修建。经济日报记者 曹力水摄

  

  ▲村民袁锦明在大棚里采摘辣椒。 梁国辉摄

  

  ▲每位贫困户家门口,都有一张“贫困户结对帮扶明白卡”,既让贫困户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又让帮扶工作更透明。经济日报记者 曹力水摄

  

  ▲北坡村村民何天万(右一)在修建院坝。 记者 曹力水摄

  

  ▲开了一家淘宝服务站的庞仁春帮村民上网选购生活用品。经济日报记者 曹力水摄

  脱贫攻坚是当前很多区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脱贫致富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随着道路的畅通,怎样加快产业发展?如何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

  下面,一起来看看《经济日报》记者从脱贫攻坚一线发回的蹲点报道。

  

  看金融支持——

  送来“大礼包” 资金有保障

  “要致富,先修路”。随着道路的畅通,怎样加快产业发展,通过劳动致富,成了北坡村村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走进北坡村村委会会议室,记者看到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沿河乡政府的干部为北坡村贫困群众带来了“金融帮扶+产业支持”的政策“大礼包”。

  为落实精准扶贫小额贷款项目,当地农业银行将为贫困户提供最长3年期、额度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贷款。“贷款是自愿申请,不用抵押、没有担保、不用贫困户付利息,政府用专项资金提供贴息,大家到期把本金还上就可以了。”沿河乡副乡长贺鹏说。

  提到“借钱”“贷款”,一些贫困户心里面“犯嘀咕”。北坡村村主任尹德顶解释说:“说白了,就是政府给大家找项目,白借钱给咱用,帮咱们赚钱。”

  “虽然不要大家出利息,但这是跟银行借的,用来发展产业的,到期本钱还是要还的!”一位干部补充说,引来会场一片笑声。

  脱贫致富,资金活水必不可少。村干部坦言:“脱贫致富,‘小打小闹’远远不够,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才行,这就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贫困户手里没有钱,这时候,必要的信贷政策是打破这一制约的关键。但另一方面,贫困群众普遍缺乏致富思路,很多时候是手里拿着钱,反而不知该怎么花,也不知怎样才能花到点子上。个别群众甚至还可能把钱用到修房子、装修、买家电等短期消费上,钱花完就没了,未来收入仍然没有保障。”

  有本钱了,行之有效的产业帮扶政策必不可少。据了解,脱贫攻坚决战打响以来,北坡村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立足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特产业发展。北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庞启渊说:“北坡村的产业规划坚持长线与短线结合,短线产业包括花菇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因为其种植周期短,可以让村民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看到经济效益。”

  访产业发展——

  发展养殖业 山鸡变“凤凰”

  城口山地鸡是城口县特有的家禽品种,体型中等,羽毛以黑色为主,具有抗病性强、肉质香嫩、蛋白质含量高等特征。2009年,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鉴定,城口山地鸡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据养殖户介绍,城口山地鸡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在重庆市区,城口山地鸡可以卖到100元1斤,品质极高的甚至可以到200元1斤。即使在城口县城的餐桌上,也要至少60元至70元1斤,是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家禽。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可以打响地方品牌,于是,城口山地鸡自然就成了北坡村推广的“高附加值”产业的首选。

  “以前,北坡村的农户也有个别散养城口山地鸡的,但都不成规模。因为交通不便,成本太高,运送鸡苗费时费力,外面的企业、大户不愿意进来发展规模化养殖。这几年,随着公路的贯通,北坡村逐渐具备了规模化养殖山地鸡的条件。”庞启渊说。

  在这次的“金融帮扶+产业支持”动员会上,乡里面引来了专业从事城口山地鸡养殖的县属国有企业鹏城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帮助北坡村发展山地鸡养殖。

  贺鹏介绍,根据产业帮扶政策,村民获得银行贷款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把钱交给企业,由企业代替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6%的分红。有能力自己从事养殖工作的,企业将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提供鸡苗以及必要的养殖材料,经过约4个月的养殖,企业以约定价格进行回购。

  “党的扶持政策好,以前我也养过山地鸡,那时候没本钱,只能养几只,不成规模。虽然有些土办法,但没专业人士指导,管理不规范,也赚不了什么钱,现在终于有机会走上正轨了。”村民胡道平说。

  “经过初步统计,村里基本所有贫困户都报名申请扶贫贷款;在产业方面,除了有两户准备自己发展的,剩下的人都选择‘企业+农户’发展方式进行山地鸡养殖。”庞启渊说。

  说环境整治——

  既扶“水电路” 又扶“精气神”

  “个别贫困群众在脱贫与返贫的循环中挣扎,其根源在于‘精神贫困’这个‘穷根’未除。”北坡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海告诉记者,“比如说居住环境,如果贫困户居住在一个杂乱、阴暗的房子里,那他可能会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想法。如果搬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新环境,那么他肯定会想办法靠劳动致富,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事实证明,生活环境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

  村民何天万这些天正在修建自家房前的院坝。何天万今年40多岁,因患有矽肺病,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因此没有外出务工,在家做些农活,经济条件比较拮据。

  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院子已经比过去平整多了。过去,他家的房子前面有个大土坡,坑坑洼洼不好走,回家还需要爬几级很陡的台阶,大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经常摔跤。赶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其实我也想把居住环境弄得好一点,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这次,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沙子水泥,我们自己出力,终于能把家里收拾得漂亮一些了。”何天万说。

  庞启渊说:“在村容户貌整治过程中,房前屋后的院坝、水沟、厨房、厕所等,都是改造的对象,县乡政府给了很大的资金支持。比如何天万家修整院坝的一部分材料,大概折合人民币6000多元,由乡政府免费提供,再由村委会负责搬运至最近的公路,剩下的工作由他自己完成。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还有更多的帮扶措施。”

  “房前屋后收拾利索了,各处看着就开心,接下来该想着怎么提高收入,让日子越过越好了。”何天万说。今年,北坡村试点“大户+农户”花菇规模化种植,何天万主动申请了4棚,积极投身到产业脱贫中来。

  据介绍,近年来,城口县探索出了“精神扶贫”新思路。在辖内贫困村深入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贫困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变“帮我脱贫”到“我要致富”,想法转变了,干劲就有了。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曹力水

  本期执行主编|张艺良 编辑制作|孙金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